研究表明:病毒载量越高,HIV病毒彻底失活所需的时间就越长。
一般来说,血液的HIV病毒载量较高,一些特殊的情景,比如使用过的注射针头残留血液里,没有完全消毒的手术器械缝隙内,因为残留的部分血液不易干燥,HIV可以存活数天时间。携带HIV的血液溢洒在环境中,当血液中的病毒含量较高时,血液在室温中放置96小时,病毒仍然具有活力。
对于一些病毒载量很高的“液体”(一般指HIV培养液),室温下HIV可保存活力达7天,被HIV污染的物品在3天内可有传染性。在37℃下,HIV在含血清等有机物的液体中感染活力可持续较长时间(14~21天),在水溶液中可存活7~14天,而在4℃下无论有无有机物存在,感染活力均>35天。
生活中遇到的“不明血迹”,通常不用过分担心,研究表明,干燥可明显降低HIV的生存活力:在灭菌干燥滤纸片上的HIV,死亡时间大概在10~20min之间;即便是,实验室的高浓度病毒培养物,干燥几小时内病毒将快速失活90%~99%。
所以,除了文章里提到的特定的“高危行为”,日常生活不太可能传播艾滋病,大家可以放心。
艾滋病病毒传播的“四要素”
大家都知道艾滋病有性接触传播、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大途径。但是,云南省作为艾滋病流行的重灾区,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,可能会担心自己被艾滋病毒感染。今天我们就通过艾滋病传播“四要素”来说说为什么日常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。
“四要素”即:
1.排出
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、精液、阴道分泌液、乳汁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,泪液、汗液、唾液和尿液中含有少许艾滋病病毒。“排出”即是病毒通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以上体液排出体外,这个要素很容易实现。
2.存活
到这个步骤,就没那么容易实现了。艾滋病病毒暴露在空气中会立即失去活性和传染力,并且很快死亡;艾滋病病毒在酒精、消毒剂、高温或没有宿主的情况下也会立刻被杀死;只有在体外未干枯的血液中可存活数小时。
3.足量
日常接触这个步骤也很难实现。因为日常接触的泪液、汗液、唾液和尿液中艾滋病病毒含量很少,浓度极低,数量达不到一定规模时,人体的免疫力能发挥作用,将其杀死,很难引起传播。只有病毒含量很高的血液、精液、阴道分泌液、乳汁、伤口渗出液才能引起传播,这也是为什么艾滋病可以通过注射吸毒、性行为和母婴传播的原因。
4.进入
如果上述三个要素都满足了,还需要接触者身体出现伤口或粘膜破损,让大量存活的病毒通过伤口或破损粘膜处进入身体接触到淋巴系统,并且在不被免疫细胞全部杀光的条件下,不断地复制,才能实现传染。
只有同时满足以上四个要素,才可能被感染。实际上,拥抱、握手、共餐,共用浴室等日常接触均不满足以上条件,是不可能传播艾滋病病毒的。因此,没有必要担心日常接触感染艾滋病病毒。
(来源: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制所)